1、熊向源在科研项目方面有着丰富的成果。他已主持完成了多项重要课题,包括: 2008年至2010年,他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含荧光探针靶向性两亲高分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项目编号:50763003),总经费50万元,其中学校配套25万元,项目已顺利结题。
2、熊向源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了共计15篇SCI论文,其中6篇的影响力尤为突出,影响因子最高达到69。这些论文的科学价值得到了认可,截至现在,已在SCI数据库中被其他研究者引用了150多次,显示出其研究成果的广泛影响力。
3、熊向源,女性,1977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她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1998年,熊向源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大学毕业,获得了高分子科学的学士学位。同年,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考入北京大学,于2001年获得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硕士学位。
汪登斌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乳腺与腹部影像学,以及分子影像学和靶向探针的研究上。在临床研究方面,汪登斌致力于利用前沿的影像学技术,如乳腺和腹部(如肝胆胰、肾上腺)的影像诊断,旨在提升乳腺癌、肝纤维化、胰腺疾病和肾上腺病变的早期检测和诊断准确率。
在科技创新方面,汪登斌的成果斐然,乳腺疾病影像学系列研究项目曾荣获2004年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他作为第一完成人。此外,他还荣获了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
年,他晋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在瑞金医院担任放射科行政副主任、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继续引领学科发展。从2012年起,汪登斌转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行政主任,至今仍担任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致力于医疗和教育工作。
汪登斌,男,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人,出生于1970年9月,是一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兼教授,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的主任。他在乳腺及腹部影像学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曾赴比利时和美国进行过访问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教学方面,汪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兼职教授,这表明他在科研与教学两方面都具有深厚的积累。此外,他还是中华乳腺影像学院教学委员会的委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乳腺影像专业人才。
汪登斌先生的荣誉履历丰富,展示了他在学术与教学领域的显著成就。他在学术道路上的起点早,在2000年就已经获得了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华藏奖,这标志着他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初步认可。接着,在2002年,他凭借出色的论文摘要提交和在ISMRM 2002 Honolulu的口头演讲,赢得了GE Medical System China的奖项。
1、靶向制剂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其中被动靶向又称为自然靶向;主动靶向分为修饰的药物载体和前体靶向药物;物理化学靶向分为磁性靶向、栓塞靶向、热敏靶向、pH敏感靶向和压力敏感靶向等。
2、靶向治疗定义: 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3、靶向制剂的分类 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等; 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等。
4、靶向治疗用于干扰正常细胞癌变的过程。这些药物把细胞变化和维持肿瘤发展及不断增长所需信号的某一环节,作为靶点。靶向药物只会特异性地针对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不会有影响。医生通常根据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以及作用于细胞的具体部位来将它们分类。
5、靶向制剂的分类:依据靶向到达的部位,分为三级:一级,指到达靶组织或器官;二级,指到达细胞,(如肿瘤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kupffer细胞);三级,指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依据靶向的传递机理,分为三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6、靶向药物治疗就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的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
癌症的靶向治疗疗法是一种精密的治疗方法,其核心在于确保治疗的精准性。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肿瘤区域进行精确勾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借助先进的制导设备实时监控,确保仅对肿瘤细胞进行定向打击,而不是无差别地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肺癌的靶向治疗是通过口服药物进行的。这种治疗方法实际上也属于化疗范畴,但它的针对性更强。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易瑞沙、特罗凯和凯美纳等。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并且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在靶向治疗的同时,也可以结合中药调理身体。
尽管靶向治疗在特定情况下优于传统疗法,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替代。早期肿瘤的治疗通常仍依赖手术和术后化疗。靶向治疗更适合作为辅助手段,尤其在晚期肿瘤和多药耐药情况下,往往与化疗联手出击以达到最佳效果。注意事项与指导 接受靶向治疗前,务必进行基因检测,确保用药的针对性。
第二:靶向治疗肺癌安全,耐受好,副作用低,而且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因其具有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极少损伤正常细胞的特点,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毒付作用相对较小,许多病人都视其为治疗肺癌的一线生机。
所谓靶向治疗是指根据肿瘤的不同的特异性位点,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地与其发生作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这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模式。我们国内的主要肿瘤治疗中心和专科医院均能对乳腺癌的一些靶点,比如ER/PR、HER2受体、TP/DPD酶等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目前国内氩氦刀的治疗方兴未艾,但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来观察其对治疗肺癌的长期疗效。氩氦靶向治疗技术协作组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如编写了全球第一个规范化治疗书籍,包括动物和人体实体瘤病灶消融靶区大小,冷冻后的影像学改变。建议其他靶向消融技术可以效仿。